刘书阁 > 不醉不归文集 > 最忆是杭州二

最忆是杭州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不醉不归文集最新章节!

    在一个人的心目中,能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无外乎两处,一处是有自己的童年,有着自己血肉相连的亲情和记忆的故乡,另一处就是长大后让自己认同的、赞赏的,心理上觉得亲近的地方了。我们常常叫她第二故乡。杭州,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吧!

    将杭州当做第二故乡,不仅仅是因为她是我除了故乡之外生活得最久的城市,更是由于那些发生在这个城市里的和我有关的故事

    远行

    远行其实并远,只是骑着自行车在杭州的大街小巷、郊区野外闲逛。那时学校里只上午上课,下午是自由的,可以呆在阅览室看书,也可以去外面逛逛。而我绝大多数时间是选择出去的。骑一辆自行车,在地图上挑一个自己没有到过的地方,然后就出发,大街小巷,胡同弄堂的乱钻,往往是钻进去发现自己错了,然后就走回头路。我并不在意错走多少路,我只在意那种在陌生的街巷闲逛的感觉。有时,钻来钻去前面忽然会出现一个马路市场:有买衣服的,路边挂满了五彩斑斓的服装;有买菜的,鱼肉海鲜,蔬菜瓜果到处都是。我不关心那里到底卖的是什么,骑着车一下子就过去了。

    偶尔也会遇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一座桥、一段城墙、一个老杂院,便会停下来看看那些斑驳的色彩、仓老的记忆,幻想那些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有时,也站在运河边看看来来往往的船只,在钱塘江的堤岸上看看滚滚的潮水,半天或一天的时间是很快的流逝的。

    我记忆最深的远行有两次。

    一次是去汽车南站。那是一个星期天,我闲得无聊,便骑自行车出发了。那天我并没有带地图,朝着大致的方向便出发了。我并不是按照我熟悉的大路走的,我专挑那些小巷穿过去。一路上不知道走了几次回头路,又问了几次人,二三十里地骑了大约三个小时。

    到南站的时候已经临近中午了。我逛到一条卖陶瓷的街,碰巧遇到一个在这里开陶瓷店的老乡。远在他乡,遇到老乡是一件很高兴的事,由于以前有一面之缘,我们便攀谈起来。最后,老乡盛情邀请我去他们店里吃饭,我惴惴不安的跟着去了。

    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模糊那个人长什么样了,也不知道他的店开得好否?但那一段记忆还是时时会出现在我脑海里的,一个热情的人,一顿热情的中餐!

    第二次的远行就不仅仅局限在街巷里了。那天出发时是没有目标的,骑着自行车穿过环城北路,后来又到了秋涛路,来到了南站附近。我忽然想到从南站绕过去可以一直到钱江大桥和六和塔,于是我就骑自行车一路前行,那是一段坑坑洼洼的路,到处是泥泞的路面和一个个的水坑,路边是一些破旧的房屋和店铺。

    我觉得那段路很漫长,有时遇到错路口还得停下打听一番。好不容易骑到六和塔下已经是中午了,我就在那里的路边饭店吃了中饭,浏览了一下六和塔和钱江大桥的风光。便打算过虎跑路和南山路回去,可突然想到我父亲说过一个本家伯伯就在这附近一个叫周浦乡张俞村的村子里,过了钱江大桥就不远了。我于是改变主意决定去那位伯伯家了。

    向西骑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便开始问路,就这样骑一段打听一回,不知道到底问了几次,,我觉得路程好像很远,好几次打算回头放弃算了,可又觉得不甘心,便继续骑下去。到傍晚时分我才找到那个村子,后来我的一位堂兄告诉我,我已经离开杭州市区50多里了,来到了杭州和富阳的交界处。我就在那位伯伯家住了一晚。

    第二天是星期天,我的一位堂兄就带我去游他们村子前的一个景点——灵山幻境,据说是全国最大的垂直性溶洞。本来洞口是在山顶的,后来为了开发旅游,便在半山腰打了一个洞,于是游客便可以从半山腰进洞。然后在洞里一路攀爬,从山顶出来。那次由于在伯伯家喝多了酒,走到山上尿急,急于找厕所,结果错进了女厕所。洞内的景物没有留下多少印象,无外乎一些石笋、钟乳石什么的,但错进女厕所的经历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的。

    第二天回学校的时候,由于路途太远,我的堂兄就和公交车的司机说好,将我的自行车放在公交车上,人和车便一直乘到西湖边。后来我又去了几次,便不再骑自行车了。

    毕业后杭州还是去了几次,每次去都发现建筑、景物都改变了不少:街道变宽了,路面变洁净了,那些马路市场找不到了,但我的心里却总觉得缺少一种亲近感。在梦里梦到杭州,依然是那些狭小潮湿的小巷、喧闹的马路市场

    泛舟

    任何景物看多了是要厌烦的,西湖也一样,每一个初到杭州的人都会惊叹于她的灵秀,然而常在西湖边上走,看多了那些柔软的柳枝、荡漾的碧波、如梭的游船,便会觉得西湖也就如此而已,和其他的山其他的水本也没有多大的差异。

    在杭州的那几年中,西湖已经记不清去过几次了。对那些西湖中或西湖边的景物,总觉得雕琢的痕迹过浓,人文的多于自然的,不适合我的审美情趣。唯一有兴趣的就是去西湖泛舟。

    西湖上有许多的船,有可以乘几十上百人的画舫,也有只能乘七八十来个人的小船。但我最喜欢的是自己租一条船出去,坐四五个人,浆自己划,路线自己定,想到那里就到那里。

    泛舟游西湖,听起来很浪漫,但实际操作起来就有不少的困难。我们第一次租船出去的时候,用桨一划,船就滴溜溜地在水面打转,前进不了半步。慢慢熟悉一二十分钟后,我们才找到了划船的规律,懂得控制住船头向前行驶了。

    扁舟一叶,荡漾在江湖山水之间,自古文人们是很喜欢追求的这样一种境界的。我认为文人们之所以喜欢泛舟,就在于泛舟的随意:兴致来了可以狠命的划一通,划到累了就可以一动不动,躺在船上看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让船自由地在水面上荡漾。在西湖上泛舟,除了随意的好处之外还可以寻找点诗意,将船划到苏堤白堤边的柳树低下,让柔柔的柳枝拂过我们的发际眉梢,看看堤岸上骑着自行车经过的白衣女子的身影,然后吹几声赞美的口哨

    泛舟的另一乐趣就是可以戏水,几个人在船上,一人划船,其他几个闲来无事就戏水,将自己的手或者脚放到水里,随着小船的前进一摆一摆的划着水,水的清凉就会从手指间、脚底心渗入人的心里,舒畅一个人的五经八脉。水里是基本见不到游鱼的,因为西湖的船太多,人也太多了。鱼是不敢冒出来撞到船头上的。但划船的人却不缺乏想象,我们可以想象鱼在水中游,船在湖面走的景象的。

    船到湖心亭,就可以下船小憩一下,去岛上坐坐亭台、看看风景。在湖心亭或阮阮公墩看西湖的风光是和站在白堤苏堤上看是不一样的。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西湖东岸的现代建筑,南岸的车来车往,西岸的弱柳扶风,北岸的保俶流霞当然在岛上是不易停留过长的,停留久了就失去了泛舟的意义了。

    从岛上下来,我们可以去看三潭印月,三潭印月远远望去好像是一只鼎的三只脚,所以有好事者编出这是从宝石山上滚下的一只鼎的传说,但我们驶近看就会发现这是三个石塔,而且塔里是空的,有几个空,大概是在里面点燃灯火来给湖上的船照明或者是之路的吧。我们当然不会去考证这三潭印月的来历,船绕了一圈便往回驶去。

    在船上领略风光的好处就是随着船的移动而变换着不同的角度,我们绕阮公墩一周,就可以从不同的视角领略阮敦环碧的风光,不同的角度有不同味道,从每一个角度看都是一幅山水画,绕一周就等于领略了一幅山水长卷,这是站在岸上和乘那些画舫所感受不到的。

    泛舟西湖最好是水面有点风,水波微微荡漾着,船轻轻的摇晃着,有点刺激,但更多的是诗意,这时你会想起苏轼前赤壁赋里面的句子:“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此情此景,与此最吻合不过了。

    泛舟西湖,最好的季节是春季,草长莺飞,柳芽初绽“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骑”在这个季节领略西湖风光,就好像是走进了西子那善睐的眸子里:温柔、诗意

    爬山

    杭州的山和水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山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必有山,西湖除了东面是市区外,南西北三面都环山,九溪十八涧就是一条山沟,虎跑泉也在一个山谷里。山少了水就缺少灵气,水没有山就显得单调,一汪碧水,背后衬上层峦叠嶂,才会使层次感更丰富。

    在杭州的日子里,去爬过的山有不少,但爬得次数最多的是三处,一处是离市区最近的宝石山,一处是浙大附近的将军山,一处就是西湖南麓的玉皇山了。

    宝石山位于西湖之北,与葛岭一起成为西湖的北屏。这里的山岩呈赫红色,岩体中有许多闪闪发亮的红色小石子,当朝阳或落日洒沐之时,分外耀目,仿佛数不清的宝石在熠熠生辉。宝石山因此而得名,新西湖十景之一“宝石流霞”的出处就在于此。山上有据说是北宋初年吴越王建的保俶塔,站在宝石山上东面可以望见繁华的市区,南面可以望见碧波万顷的西湖,西面是层层青山,北面现在据说建成了杭州新城。

    宝石山由于就在市区边上,所以去的次数是很多的,由于去多了,宝石山在记忆中反而显得模糊了,只记得上宝石山是有很多路的,可以从南面西湖边上的北山路上去,也可以从保俶路上,还可以从北面的黄龙洞附近上去,宝石山西边是葛岭,葛岭据说是东晋时著名道士葛洪结庐修道炼丹之处,杭州有名的道教场所抱朴道院就在此处,,从宝石山依路西行就可以到达。

    爬宝石山记忆较深的是两次。一次是我过生日,邀了几个同学夜上宝石山,后来在山上喝酒,大概有点喝醉了,具体情形也记不太清楚了,后来稀里糊涂地连怎么下来也不知道了,只记得下来在西湖边上走的时候,一个女同学还担心我掉到西湖里,让人来搀我,当时是使我很感动的。另一次好像是一个人去爬的,一个人独自从黄龙洞上山,一路走到葛岭,后来就坐在葛岭的石头上看西湖,一个人呆呆的看了几个小时。也就是在那次,我发现看西湖全景最好的时间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有点忧伤又有点浪漫,很符合我的心境。

    许多年以后,宝石山应该是更漂亮了吧,去杭州的时候我远远地望过她,但是我缺少再次去爬爬的勇气,只能远远地注视着,在记忆里藏一个淡淡的轮廓。

    爬将军山主要是因为浙大的一位女同学,因为是和我同村的,每次回家她的母亲总会托我带点东西给她,我每次都帮她送过来,送来之后总是要吃顿饭,然后去爬爬山的。

    邀几位同学,我们就去爬浙大后面的将军山。将军山其实是很普通的一座山,没有多大的意趣,我们爬山主要还是去植物园,植物园就在浙大的旁边,跨过一到栅栏就可以到,但这样去我们觉得缺少点意趣,于是就远远地爬山进去。从浙大背后上山,沿着山脊走,不要半个小时就可以从植物园的后门进去。

    植物园的后门处环境是很幽静的,其实应该是将军山的一个山谷吧,两边都是密密麻麻的树,一条石阶从将军山上延伸下来,然后蜿蜒的通往外面的植物园去了,路边都是一些花草,是什么记不太清楚了,好像有梅花吧。

    从将军山下来便可以在植物园游玩了,植物园的范围很大,从后门走到前门横穿需要半个小时,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还有一块块的草皮,我们可以在树林里聊聊天,躺在草地上晒晒太阳。等到日暮就朝前门走回去,回去便再在浙大同学处拐一顿晚饭,再回到自己的学校。

    玉皇山处西湖与钱塘江之间。登玉皇山据说有好几条路可走,但我们几次去都是从北面上去的,经南山路、丝绸博物馆,然后沿着一级级石阶拾级而上。

    玉皇山上供奉的是玉皇大帝,我是没有多大的兴趣的,登玉皇山主要还是领略玉皇山四周的风光。山顶有据说是“内看西子外眺钱江”西望群山的“登云阁”站在登云阁上,可以望见南面的“八卦田”据说是南宋皇帝祭祀农耕的地方,望去确实是一个完整的八卦。至于“内看西湖,外眺钱塘”之说倒不是很真实,我去了几次都没看清楚过。

    山上的紫来洞我是去了一次以后就不愿在进去了,无非是塑了几个菩萨,再加上一些光电效果罢了,俗气得很。倒是山上那块镇压杭城火魔的七星缸,很有一点意思,旁边那副“七星缸,八卦田,紫来洞天,皆神工奇构;东浙潮,西湖景,龙山胜迹,极武林大观”的对联,很大气。

    据说玉皇山上有很多古迹,有慈云岭古道,石窟等,但那时几个朋友一起去意见是很难统一的,独自一个人去又害怕在树林中乱钻迷路,终于没有成行,只有一次呆呆的看着南麓的一条石板路发了一会呆

    那时爬山,其实更多的是为了消磨时间,星期天没处去就邀几个人去爬山,至于爬山的意味是很少去领略到,倒是十多年之后,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来,倒有许多回味了!

    离开杭州后,我就再也没有去爬过这三处,不是没有时间,只是我担心再次爬山之后就会破坏了这三处在我记忆中的影响了。我还是喜欢那中朦胧的记忆的,即使记忆渐渐的模糊!

本站推荐:鬼帝狂妻:纨绔大小姐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邪帝狂妃:废材逆天三小姐魔帝缠身:神医九小姐医妃火辣辣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邪王追妻数风流人物小女花不弃

不醉不归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刘书阁只为原作者不醉不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不醉不归并收藏不醉不归文集最新章节